讲授课程:农艺与种业研究进展 讲授章节:第二讲 种子检验技术新发展
切入点:通过对我国生物技术在种子真实性方面的应用介绍引入此案例。
讲授目的及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加快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激发学生从源头创新运用生物育种技术,参与突促进种业振兴、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兴趣和责任感。
位于武汉市的江汉大学彭海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出新型分子鉴定技术——植物MNP(多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法,突破技术瓶颈,将标记检测的准确率提高到99.98%以上,可快速准确地鉴定种子的知识产权归属,为解决种子资源确权难题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测试实验室主任,江汉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生物基因检测鉴定中心负责人彭海介绍说,仿种子、假种子,判断起来不难,想要证明却不容易。田间鉴定是品种鉴定的经典方法:把原种子和对照种子在田间种植两三年,观察、记载,并比较它们在幼苗、开花期和成熟期各阶段的多个性状,才能确定种子身份,从而判定它们是不是新品种,却无法判定是不是实质性派生品种。
彭海说,江汉大学自主研发的MNP标记法能从分子水平上,对原种子与对照种子进行检测,快速无误确定其身份。以水稻种子为例,把种子放在恒温培养箱后,让其发芽,切下幼叶部分组织,提取纯化DNA,将检测MNP标记的试剂注入含有水稻品种DNA的试管中。注入试剂的作用就像一台3D打印机,可以将水稻品种上1000多个MNP标记进行大量高精准复制。
在教学组织上,从彭海教授的试验成果切入,吸引他们感受学术大家的魅力,了解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思政育人上,通过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洞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建设性批判能力,以科学家的真实事例让同学们明白科研的坚持与积累,领悟农业科学家的国家情怀和高尚人格,鼓励他们为育种事业勇攀高峰,积极参与国家种业振兴。
通过案例教学,同学们了解到当前生物技术在种业中应用的最新进展,理解生物育种技术在种业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明白从事农业研究的学术使命与社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