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永利5335cc娱
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优质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优质课程 >> 正文
2.《农村社会学》—河北农业大学课程思政优质课程(在建)
发布日期:2022-09-12 22:25:41

1)课程介绍

农村社会学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农村社会构成、社会关系及社会运行等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历史、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程优化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将思政元素和学科知识嵌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中,达到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感受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塑造小我融入大我的社会责任感、学农爱农的大国三农情怀。

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首先,课程组对课程各章节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具有思政元素的内容、挖掘知识相关的思政资料,明确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其次搜集整理资料,建立思政案例库、教学资料库。第三,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革新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方法,以专业知识承载思想教育,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于春风化雨、物细无声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3)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拓展课程资料,建立案例库

a. 讲授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时,搜集整理晏阳初定县平教会资料,讲授晏阳初立志献身平民教育及终身践行平民教育的过程、他自筹经费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放弃舒适的生活长期深入农村开展乡村建设试验,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个体关心国家命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


b. 抗战时期,一批社会学者不畏艰难,将社会学研究室迁往云南昆明魁阁,继续实地调查,开展研究,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与改造社会的实践相结合的初心不改,在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基础,并产生了“魁阁精神”。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坚持、坚定和坚守目标的精神,不畏艰苦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c. 毛泽东求学期间,与好友成立研究小组,探讨“读书方法研究科学之术改造社会事”。提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并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和同学一起游学,深入社会开展实地考察实践。毛泽东的求学、游学案例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和心忧天下的远大理想抱负。


d. 讲授农村社会组织章节时,通过垄上行“农村合作社”发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们在学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感受到从事农业大有可为,坚定学生学农、爱农的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大国三农”情怀。

e.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根据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经历了从土地私有制到土地公有制、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的过程,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了我国相关制度能根据社会发展变迁的进程与时俱进,具有开放性和先进性。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信念。

挖掘历史资料,建立资料库

a. 中国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是“皇权不下县,县下唯乡绅”,乡贤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乡绅为代表的精英治村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乡贤治村虽然是传统社会制度的产物,但也凝结着基层治理的智慧。2022年一号文件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反映了我国传统治理文化中的合理性,这是文化自信的根源之一。同时,新乡贤治村要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德治、自治文化的基础上,突出现代化农村的时代内涵,注重新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

b. 养老功能是中国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费孝通将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界定为“反哺”模式,孝文化是家庭养老的文化根基,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义务伦理实质,“反哺”养老模式是嵌入在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之中的,工业化发展和社会流动改变了乡土社会机构,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功利主义文化价值观在乡村兴起,“功利养老主义”的价值取向严重威胁着农村家庭养老。在讲授家庭功能知识时,通过梳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本源,赋予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精神动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c. 讲授农村婚姻与家庭,将当前社会中“不婚”、“丁克”等婚姻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们认识到婚姻、家庭观念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等价值观念。

联系时事政策,丰富资料库

a. 面对农村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迁,教学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知识内容。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新的涉农政策作为反映社会最新进展和趋势的资料纳入到教学中,融合到相应的知识体系里,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学科素质和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科学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素养。例如:将个税政策的调整、第三次收入分配、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的相关政策补充到农村社会分层教学中,将“三孩政策”补充到农村家庭教学中,将“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等补充到农村社会主体教学中,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补充到农村社会流动教学中等。


b. 在农村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章节,结合国家农村建设的最新政策,从讲授城镇化、到新农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并把“精准扶贫”、“两山理论”等融入知识体系,紧扣时代脉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进步和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农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和助力乡村振兴使命感。

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着课时紧张的问题。引入翻转课堂,把丰富的课程资料留作自学作业,课堂上开展学习汇报和讨论,解析拓展资料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和精神,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课程思政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一是学生自己编写案例资料并进行分析,二是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角度包括专业知识解析以及思政内容解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情景教学,如设置了“我是村主任”、“我是农场主”、“农村社会关系”等情景剧,培养学生知农、学农、爱农的责任担当。运用媒体资料开展教学,观看《被告山杠爷》、《秋菊打官司》、《十八洞村》等电影资料、今日说法《寻找失踪的孩子》等节目资料、《华西村》等纪录片资料,除了从社会结构、社会治理、社会文化等专业角度解析社会现象,还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价值观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