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稷心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团自成立以来,依托澳门新永利5335cc娱专家教授和学生团队的知识为技术力量,始终坚持“治贫先治愚,治愚先育人,育人先育带头人”的理念。深入基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提供科技服务,旨在凝聚青春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稷心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团以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为平台,辐射周边重点结对村庄,专家教授、研究生团队常年驻地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导坝上农场、农庄、公司、合作社的生产及增收。在活动过程中开展实践调研、科普宣传、技术指导、乡村支教等活动,取得良好成效。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吧!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强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农技协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地处冀西北坝上高原农牧交错带,是错季蔬菜、杂粮和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该区域自然资源贫瘠、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产业发展独特,在坝上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22年,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正式成立,指导教师数量1人,学生数量4人,入驻天数136天,撰写学生日志133篇,科普文章1篇,发布科普视频1个。今年5月,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团队再次来到德胜村开展学习和工作,我们提倡到农民身边去,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改善坝上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生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敏、张利苹向村民介绍今年的工作安排
近年来,河北农业大学积极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创立科技小院、研究生试验站和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着力构建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新格局。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学科专业优势,基于坝上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培育全新的高产耐旱藜麦新品系,打造了“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带动、农民受益”的新模式,构建了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载体,展现了农大学子的青春风采,谱写了农林科教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01 与农民手牵手,把藜麦产业转化为支撑振兴的新产业
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充分结合坝上地区干旱寒冷土地贫瘠的地域特点,筛选出了10个适宜坝上地区生长的高产耐旱藜麦新品系,带动了德胜村藜麦产业的种植;建立了河北省(张家口)藜麦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了全新的藜麦科技产业。参与农户过半,藜麦亩产300-400kg,经济效益8000-10000元。2023年藜麦已成为当地新兴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基本收入。
河北张北藜麦小院作为张北坝上地区唯一一家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小院,通过积极推广高产耐旱新品系、测土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了藜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规程。30年如一日的扎根张北坝上地区的杨福存老师,将自己的坝上情怀和农业知识技能播撒在张北土地上,促进了张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白菜科研成果为张北县年增收300万元,为张北县50岁以上的驻村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今年,河北张北藜麦小院师生将邀请杨福存老师、李博文老师、张智猛老师等作讲座,开展农民培训活动。
领导、专家、老师和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师生合影留念
03强化科学普及,把高校教育资源转化为乡村人才振兴新力量
张北藜麦科技小院目前有10余名师生长期驻扎,小院结合当地土地特点和藜麦生产问题进行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创建了农机农艺结合的藜麦高产高效技术和藜麦绿色丰产技术,累计农民培训100余人次,技术服务面积30亩。近日长城新媒体对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进行了采访,我们明确将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全面推进藜麦藜麦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响应德胜藜麦品牌,拓展村民稳定增收渠道,引导更多农民充分依托藜麦走上致富路。
对研究生教育而言,导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想学生“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导师要身先力行,与研究生一道长驻农村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切身感受“三农”艰辛,培养研究生爱农情怀、学农热情、兴农责任感和自豪感。
殷殷关怀暖人心,谆谆嘱托鼓干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极大地鼓舞了河北张北藜麦科技小院以及河北农业大学广大师生,大家表示要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在新征程上创造新奇迹,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功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